统观目前我国的服装院校与整个服装行业,都进入了一个怪圈,只注重设计师这些站在台前的光鲜职位,对于制版师等一些技术性的职业往往不予重视,这一切导致我们的服装行业陷入了重设计,轻工艺的怪圈之中。要完成行业的转型,中国服装行业显然也需要一所自己的FIT,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,这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。
行业转型先“制造”匠人
一件服装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设计师,跟制版师的工艺与技术也是密不可分的。一个好的制版师不仅能让设计师的作品最完美的得到诠释,还能将设计师最初的意图加以延伸,便作品更趋完美。
“我只是一个裁缝师,不是设计师,我的工作就是把服装增添最大的价值后转到顾客身上。”比起设计师的身份,山本耀司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裁缝。
自称裁缝的并非只有山本耀司一人,知名设计师伊夫·圣·洛朗及三宅一生都以裁缝自居,这一点,跟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弥漫的“重设计、轻工艺”的气氛完全不同。
“中国服装行业普遍对设计师的评价比较高,相较于制版师等技术性职位,站在台前的光鲜设计师更受人追捧。”中国设计师协会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说道。
这种现象,从行业大小赛事的设置情况也可窥探出来。
“目前,国内针对服装设计类的赛事非常多,但针对服装制版的大赛就只有我们一个。”全国服装制版师大赛负责人、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杨晓东表示,当初筹办全国服装制版师大赛,就是出于挖掘优秀制版师,提升行业制版工艺水平的目的,“也为了能给一直站在幕后的制版师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。”
6月7日,“富怡·第3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决赛”在江西服装学院举行,100多名来自全国的制版师参加了这次比赛。最终,来自杭州的孙昌安等10人获得“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”。
中国服装协会常务专职副会长冯德虎认为,在服装行业处于转型的关健节点,发掘和培养优秀制版师及服装工艺人才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,“他们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。”
对于这一点,李欣深有体会。